他想死。想了20多年了,从26岁开始,到55岁。可是他死不了,因为他全身瘫痪,连手指都不能动,所以他无法割腕,也无法服毒,而寻死这种事似乎无法请求别人的帮助,因为没有关于“安乐死”的立法,帮助者将会成为杀人犯。因此,他只能活着。 26岁时,他是一个高大健壮的海员,在一次海边跳水中,头部意外地撞到海底礁石上,导致颈下全身瘫痪,从此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卧床。可是他的头脑是清楚的,思维有活力,情感也很正常。他一直住在哥哥家里,由嫂子服侍。他是一个骄傲、自尊的人,看着父亲一天天苍老,看着哥哥辛苦劳作赡养父亲、维持这个家,看到自己这样累赘般地躺在床上,为亲人增加负担,他感到耻辱。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生命已经毫无希望,像鹰被剪了翅膀,永远失去了自由的天空。 想死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在他50岁的时候,开始向政府提出诉讼,要求政府批准他在别人的帮助下实施安乐死,没有得到批准。53岁的时候,他出版了一本名为《地狱来信》的书,讲述他瘫痪多年来不同寻常的感受。在他55岁的时候,虽然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和欧洲人权法庭的批准,但是去意已决的他终于还是在一些同情者的帮助下成功地服毒自杀了。当政府以协助自杀罪逮捕了他的女友时,在他居住的小镇上陆续有3000多人出来“自首”,承认参与协助他自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98年的西班牙。西班牙导演亚利桑德罗敏锐地抓住了这样一个触及人灵魂的故事,编导了影片《深海长眠》。 很少有一部电影这样所向披靡地获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西班牙戈雅奖。一直期待着这张碟,因为相信,如此多的奖项青睐于同一部影片,一定有它异乎寻常的精彩之处。 当我终于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不是兴奋,也不是忧伤,好像心进入到一种很平静的悬浮状态,悬浮在海洋中,然后沉入到海的深处,在那里发现了另外一个寂静的世界,从那里重新来看生命与死亡,竟然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命的动人之处在于它蓬勃的活力,在于它能真切地感知世界,能享受欢娱和有着春日般明媚的希望,所以人们珍爱生命,赞美生命,把生命看作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可是当一个人的生命里所有的一切都已失去,只剩下毫无尊严的无奈时,生命将会呈现怎样的状态?《深海长眠》正是从这里深入到生命中的一个特殊层面,从哲学、美学、伦理学等方面,探讨生与死的关系。 编剧的切入点是爱情,紧紧抓住了情感这一主线,因为爱情是生命中最有力度、最具活力的时光,也是生命中最美丽、最令人眷恋的东西。 影片从爱情入手讲述生命中强有力的动力,但是爱情并没有唤回雷蒙生的欲望,雷蒙依然坚持请求自杀的诉讼,因为对于一个肉体已经死亡了的人来说,精神上的爱只是附着在枯枝上的花朵,只能是虚幻之想。生命是精神和肉体的综合体,缺少了一方,生命就已经死亡了一部分。 这样一部片子,生命、爱情、死亡,淡淡地讲述,却使你感到一种力量,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溶入影片中,而且不知不觉地想: 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能否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是否有权利要求离开这个世界? 死亡并非给所有的人带来绝望和恐惧,有时它带给人的是A灵魂的安详、平静与回归。 死亡并不一定灰暗、颓废,心甘情愿的死其实很美,一样充满生命的动感和明丽,它呈现的是明亮的蔚蓝色,如同海洋般的深邃和永恒。 死亡也许并不是生命的终止,而只是生命的一种休恬或者新的起点。就像影片的主题歌: 深海深海 看那海的深处 那是实现梦想的地方 那是理想的家园 你的眼神如此深邃 就像一滴飘渺无际的泪 让我越陷越深 无法自拔 直到它渗入我的骨头 融入我的血液 而我将放弃我的肉体 把我的灵魂交给死神 这样我才能永存 拥入你深深的怀中。
|